Sunday, April 30, 2006

About a book

The first thing first, just for the record, I do enjoy reading the book.

基本上,我已被警告不准comment這本書,
好險老劉不會、也不喜歡寫書評,
所以我不會在這裡寫出一篇讀書後感來,
只是讀這篇的人們可能看完了也不懂這文章的意義為何,哈。

這是一本特別的書,
要說它談的不是「愛情」,但書名裡直截了當就有個「愛」字,
書裡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
而讀者對書中主人翁的瞭解,許多部份是由他們對「愛情這件事」的「互動」而來。
說實話,對於「長得噁心、宅男味濃厚、穿著邋遢、沒有異性緣、總是收到好人卡」的生活沒有切身的瞭解,
因此對書中主人翁愛情的苦澀除了感到同情和淡淡的憂傷外,
老劉還沒有直打到心坎裡的共鳴。

本書之所以讓老劉覺得舒服,
大部份是來自於書中主人翁那種輕爽的生活方式:
兄弟兩人,總是在夜裡聊著點點滴滴的回憶;
喜歡邀請朋友來家裡聚會,會感到「不協調感和幸福感」;
擁有特別的「讀書日」,一整天看著自己想看的書、什麼事都不作,而感到充實和休閒;
投入拼圖遊戲-「只要努力就能把空間填滿」- 是簡單而易得的幸福時光;

還有書中充滿的各種生活氣味和畫面音樂:
不時彷彿聞到香濃的咖哩香,煙火大會後的西瓜冰綠茶味,夏夜裡打開窗戶灌入的涼風,和秋雨溼涼的味道…
有電影弟凡內早餐、青樓怨婦、哈洛與瑪德、Billy Elliot、非關男孩,
和音樂Billie Holiday、Cardigans、The Carpenters、Queen、Sound of Silence…

所以說,老劉不懂書中對愛情的無奈和感傷,
只覺得它給我一種
「即便不談愛情,擁有這樣的生活,日子也能開開心心過下去」的舒暢感,
就是「只有這樣」-
而 「只有這樣」,也是難得的幸福和安全感。

For my sentimental best friend:
Even though I may not fully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to you,
But if you love it, I sure believe there’s something marvelous in it.
I just need some trust to take the role as a best friend.

Tuesday, April 25, 2006

Hard to Control

DD寄來的Mail中有一句:
「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但,「自己」不往往也是那難以控制的部分嗎?

控制自己不感到悲傷,
控制自己不感到沮喪,
控制自己不感到悲觀,
控制自己不去惱怒,
控制自己去愛上一個人,
控制自己不去愛一個人,
控制自己不感到空虛,
控制自己不感到寂寞…

難以控制,但必須學習去做,
因為人生就是如此。

Saturday, April 22, 2006

Swimming Pool Disgust

自從搬了家之後就不再固定去游泳,算算至今也有兩年多了。
今天總算再度激勵自己去游泳,
卻又在游泳過程中再度讓老劉遇到、喚起
對去游泳這件事讓我不耐煩、厭惡的大大小小事。

對那些一般泳池中可能發生的惹人厭行為,
如在池中襲胸、偷摸屁股、吐痰擤鼻涕、甚至偷撒尿
(聽說真有人會做出這種事 @@) 之類,
基本上已違反社會倫理道德、善良風俗的我就不想提了。
這邊要說的是,那些和「游泳」本身相關,特別惹我厭的行為舉動:

第一、 公家的游泳池,使用的民眾多,一個水道,寫明了「右去左回」,才能讓多人共用同一個水道而不會相撞。偏偏有些人,總是自顧自地游在水道正中央,逼得對向游來的人,必須使用腰力、用力撥水,將自己擠到水道的邊緣線上,以躲過對方恰似皇帝出巡,生人迴避的驚人氣勢。你躲得不夠好,對方大剌剌踹你一腿,也只能自認倒楣。

第二、 整個游泳池有10個水道,人不是特別少時,一個水道總有兩三個人同時使用。下水前,我通常會先概略地看一下全場狀況,以挑選一個人數最少的水道。但令人感冒就是,明明老劉所在的水道已經有三個人,明明隔壁水道只有孤軍一人,偏偏有人不知道是算數極差,還是特別喜歡湊熱鬧,硬要到擁擠的水道來錦上添花,弄得老劉游得好好的還得半路換水道,大減「游」興。

第三、 當老劉去游泳時,唯一的目的就是游泳,運動強身健體,不打算頭帶蛙鏡,身著泳衣,還要和陌生人social交朋友。但就是會有白目人在你游回岸邊,來不及喘口氣時,要過來和你友善交談一番。但先生,我真的不關心你在哪一家外商工作,住在哪一個高級住宅區,(我只想好好把我預計的quota快快奮力游完),更不要問我通常什麼時候來游泳、或告訴我你什麼時候會出現(或許我該想辦法避開有可能和你再相遇的時間才是正格)。我實在無法瞭解身穿泳衣泳褲,和陌生人交朋友、暢談人生的樂趣。

第四、 水道的兩端,自然是泳者休息的地方。體力好的人,不需要休息,腿一蹬繼續回頭游去;體力差者如老劉之徒,總得靠著岸邊休息片刻。休息時間長短各取所需,但最怕就是有一種人,在岸邊休息時擺出「大鵬展翅之姿」── 雙臂靠在池邊,向外伸展(猶如有些人坐在長椅/沙發上時,整個身體往後靠,雙手拉開於椅背上那般)。通常會有這種豪邁姿勢的都是男性,而其手臂伸展的長度,剛好佔滿一個水道的岸邊,讓游回岸邊的老劉,常有奔向該位仁兄懷抱的錯覺,搞得老劉也不好意思「在他懷中」多停留一會兒,在來不及獲得我需要的喘息空間之際,急忙游往對岸,喘不過氣差點溺水於池中。

第五、 水道多時,通常會有所分類,最簡單的也有「練習水道」、「直游水道」兩種。意思是初學者、戲水者,請安安份份地在練習水道裡踢水、換氣、嬉鬧、橫泳、斜泳、水上飄,也沒人管得著。偏偏,就是會有人跑到「直游水道」,佔著水道,男友教女友如何踢水,恩恩愛愛旁若無人,或是父母帶著小孩,當場開始和樂融融的水上遊戲。至於水道上的直泳前進者,碰到障礙物無法前進,和不知從何方游來的人相撞,被天外飛來的皮球砸到? 請自求多福…

第六、 老劉的鼻子一向特靈,尤其是對於臭味、怪味 (悲慘地)。話說水波可以傳音,使聲音聽得更清晰,我懷疑水對於味道而言也有同樣的功效,可以輕易地放大味道的傳輸效果。否則,我不明白為何當我游過某些人身旁時,其身上的異味 (老菸槍味、汗臭味、口臭味、怪異體味),怎會來得如此嗆鼻 =.=。只希望所有身體味道稍重的人能在去下水前先好好梳洗一番。

最後,
老劉穿上泳衣,看到歲月無情帶來身上迅速增長的贅肉,
絕對是老劉在游泳池中的一個 痛恨。


Wednesday, April 19, 2006

A Romantic or a Cynic


(這篇文章的標題本來是”Before Sunset”,
但忽然想起之前我已曾經給了一篇post這個名稱,
所以將這篇文章換了個標題
”A Romantic or a Cynic”,
是電影中的一句對白,也剛好點出文章的起合。)

之前說過,老劉給人一種不喜歡愛情故事的印象,但那不是事實,
實際上老劉鍾愛的電影大部份都是愛情電影,
舉例來說,Before Sunset這部電影在老劉開始時間不長的blog中,
就出現了二次 (甚至有一個以它為標題),
原因就只是我太喜歡這部電影了,
我大概看它不下20次,
幾乎可以記下大部分的對白,但每次看它仍可以觸動我心中特別的感覺。

老劉常說,我喜歡這部電影、我不喜歡那部電影,
但要我解釋說明一部電影怎麼讓我喜歡,是一件不簡單的工作,
(我不會寫影評 啊~~)
而為何特別喜歡這部電影,更是一種很難描述的複雜情緒。

一般來說,我對於「帶有遺憾/壓抑」的愛情故事較能發生共鳴,
Gone with the wind當中最後Scarlett無法和Rhett在一起,
儘管他們之間有浪漫主義者相信該克服一切的愛情存在;
另一部我喜歡的電影,The Age of Innocence,
徹頭徹尾講述的是兩個相互吸引的男女主角,自始至終只能有壓抑的情感,
最後一幕,男女主角白髮蒼蒼,男主角仍選擇不上樓去見他一直深愛著的女主角,
這樣的情感掙扎和矛盾,對我而言,顯得越發真實。

另一方面,
Before Sunset的絕妙之處在於它不是以曲折的故事情節去描述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
而試圖以男女主角,Jesse和Celine,之間持續不斷的對話來鋪陳,
甚至他們不直接去談論他們之間存在的感情,
但卻由所有關於兩人生活、想法的話題,顧左右而言他的談話,男女主角的細微肢體表情,
觀眾可以體會到兩人之間真實存在的感情,
這樣的情感描述,或許更接近我對現實生活中愛情的體會。

Celine不願顯露她對多年前那一夜的難忘,假裝不記得那一夜他們曾經had sex,
(最後她解除心防承認記得時的對白:
”Of course I remember, you idiot. Women pretend things like that, I don’t know…”
“You do?!”
每每讓我為之會心一笑)

現實生活中,在愛情的攻防戰裡,人們害怕顯露出自己的脆弱,
“Memory is a wonderful thing if we don’t have to deal with the past.”
“Sometimes I put things in drawers inside my head, and forget about it.
I guess it’s less painful to put things away than to live with it.”
“I just meant certain things are better off forgotten.”
一開始Jesse不願承認自己在約定的日子飄洋過海出現在維也納火車站的等待,
Jesse和Celine不願以嚴肅的心情承認自己為對方做的夢、寫的歌,
即便對方有意無意地透露了心中一直存在的情感,也要以玩笑揶揄的方式去”防禦”,
(是的,對方情感的流露是被當作”進攻”或”入侵”來看待,而需被防禦的)
如當Jesse說 ”I wrote it, in a way, to try to find you.”
Celine以
“Ok, that’s…I know that’s not true, but that’s sweet of you to say it.”來防禦,
即便所有的觀眾都知道 It’s true.
如當Celine將她為他們的相遇做的Waltz演唱給Jesse聽,
Jesse會問 ”Do you just… plug that name in for every guy that comes up here?”
Celine會說 ”Yes, of course.”

不喜歡這電影的人或許認為電影從頭到尾,兩個人走來走去,talk talk talk,
毫無劇情高潮起伏而言,
但老劉看來,兩人之間情感的流露,由一開始的完全壓抑、
相互試探、以些微情感流露的收放攻防、
到後來車上的兩人進一步的坦誠,下車前的試圖控制和壓抑,
情緒不斷地堆疊累積,強度漸增,層次分明。
儘管沒有一般愛情電影的唯美親吻或性愛鏡頭,
當Celine在下車後給Jesse的擁抱 ──
“I will try something.” ”What?”
“Wanna see if you stay together or if you dissolve into molecules…”
“How am I doing?” “Still here.”
“I like being here. ”
這一幕,是對像老劉這樣Before Sunset的fans的高潮片斷,強度更勝親吻或上?。

當兩人一起步上Celine公寓的樓梯,你不禁想像在這一段對話不多的場景,
搭配著樓梯間的腳步聲,兩個人心中正上演著怎樣情感豐富的對話推演,
是電影中沒有對白演出,仍舊情感強烈而令觀眾陶醉其中的氛圍。

最後一場戲,Celine以吉他輕輕唱出埋藏她多年情感的Waltz,
鏡頭帶到Jesse坐在沙發上,驚喜而坐立難安
(感覺他彷彿嘗試克制自己不上前給Celine一個深情的擁抱或熱吻般),
電影至此,男女主角都清楚確認了對方的感覺 (當然觀眾一路看來,早就沒有懷疑),
剩下的問題是,觀眾好奇他們將如何繼續發展,
而Jesse和Celine在心中同時也盤算思考著同一個問題:What next?
於是Celine離開鏡頭去泡茶的動作 放棄主導下一步”so what?”的權利,
Jesse撥放Nina Simone的音樂,
Celine隨著慵懶的舞姿,sexy的氣氛,
”假裝”不經意地說 ”Maybe, you are gonna miss that plane.”
然後Jesse坐在沙發上微笑以對
“I know.”

So what’s next?
觀眾不知道,而男女主角也可能還沒決定,
又回到電影一開始,Jesse跟記者說的
是否相信男女主角最終會如他們所承諾或企望的在一起
”is a good test of whether you are a romantic or a cynic.”

我想,或許現實生活中,老劉是個cynic,不「相信」愛情故事能如此單純而美好,
但電影中,老劉願意「想像」相知相惜的兩人能有接下來幸福的美麗時光,
這是現實世界中如老劉般的cynic,能由電影中求得小小慰藉的僅有浪漫情懷。

It's official, I love this movie.

Sunday, April 16, 2006

Can you keep a secret?


標題是好一陣子之前讀的Sophie Kinsella的小說。
其實小說內容沒啥值得推薦,
整個劇情線是有點老套的都會愛情故事,
女主角在飛機上遇到素昧平生的男主角,
因空中的一點小亂流讓她以為命在旦夕,
所以緊抓住眼前的陌生人,道出她一輩子大大小小,不為人知的秘密。
結果飛機沒掉下來,原本自以為她的secrets safe with a totally stranger,
沒想到因為日後兩人偶然的再相遇,她面臨了所有秘密為另一個人熟知的尷尬…

男主角是事業成功、具神秘感、英俊多金的單身男子,
女主角就是個傻大姐性格、熱情耿直、年輕貌美的單身女子,
兩人意外相逢,互生情愫,暗生疑慮,誤會產生又冰釋,
然後真正瞭解 ”我愛你、你愛我”,
皆大歡喜,圓滿結局。

撇開老套的劇情線不論,
這本小說會吸引老劉去讀的是它
用以引出故事,串連劇情背後的一個簡單想法 ──
深藏在內心,不可告人的秘密。

別把「不可告人」這件事想得太高深莫測、罪大惡極。
這邊所談的「秘密」,
通常是那些藏起來對他人無害,說出來也不會對誰有益,
站在世俗道德的灰色地帶,或事關無聊虛榮,不值一哂。
舉例來說,
女主角謊稱自己是size 6而非size 8 (衣服尺寸大小,為了佯裝苗條),
因對上司的不滿,總是偷偷將果汁倒進老闆辦公室的盆景中,
假裝自己喜歡爵士音樂 (因為她的男朋友熱中爵士樂,為討他歡心),
曾經在夢中對自己的好友有過性幻想 等等。

早在看到這本小說前,老劉一直以來就好奇,
是不是大部份的人都和我一樣,
有著各種奇奇怪怪的小秘密,
或是老劉屬於道德有瑕疵的人種,才會有種種不方便為人所知
思想上、私人領域上、個人看法上、行為上 的秘密。

是的,老劉是個有許多「私人秘密」的人。
而這些秘密依老劉的定義還可加以分級分類為兩種:
第一種是那些你不想告知「一般人」,只會讓你的「親人/好友」知道的事情,
甚至依秘密的種類和私密性,還會選擇性將不同的秘密,只告知不同的特定親友。
有可能是對某一個人的言行感到荒謬討厭,想加以批評,
也可能是自己某種個人習慣、行為,”覺得”可能有損”個人形象”等。

第二種是你不會想跟任何人分享的秘密,
並非這一類的秘密有多麼見不得人,只是you much prefer to keep it to yourself.
是虛榮、是穩私、是個人奇想,
當然老劉也不打算在blog這裡公開、甚至舉例這些秘密
(以免大家暗自揣測,徒增困擾),
即便有一天,我和小說中的女主角一樣,以為自己命在旦夕,
也不認為將自己所有的秘密告訴一個 即便是認為"安全"的人,會有任何告解的高尚或解脫。
個人相信,讓世界上的許多秘密,安安穩穩地繼續當它的秘密,這世界會更加美好。

而這本小說之所以在我心中留下印象,
正因它讓我覺得(更確定)就算老是有著什麼秘密,也不算特別的怪人。
每個人都有一些屬於自己不想告人的秘密罷!
(Please don’t tell me I am wrong…)
即便生性paranoid卻總擔心外人眼光的老劉,秘密可能比一般人還多了那麼一些些。

Wednesday, April 12, 2006

Life Goes On...


不仔細去檢視,不會發現日子是以飛快的速度往前走去。

不同的人,在人生中的某些階段,會有不同的「人生目標」:
等著考完期中考、等著放暑假、等著畢業、
等著手上的project完成、等著年終加薪、等著跳槽升職、
等著出國深造/放大假、等著心愛的人青睞、等著和愛人共結連理…

沒有「人生目標」的期間,常有回頭一看,
怎麼也想不起那段日子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麼的疑惑和空虛,
所以我需要尋找一些「小浮木」,作為實實在在生活著的證據:
努力維持某種運動的習慣、試著去學習某種”技藝”、
讓自己喜歡看某些電視影集、提醒自己去讀某些書、
養成某些習慣、挑戰自己個性上的改變…

最近有種不知該對生活有什麼期待的無力感。

越來越常在blog上長篇廢話,應該也是潛意識裡用以抵抗情緒低潮的浮木之一。
真正的 煩躁和空虛 是說不出、也寫不來的,
但 其他的心情/瑣事 能寫成文字,被閱讀著,被在板上/信件/私下回應著,
感覺生活的重心就可以往這些"其他的心情/瑣事"多多少少的轉移去,
沒有特別的目標和期待,起碼還確認生活在這些小地方上存在著。

想固定去游泳、
想學跳舞或烹飪或書法、
想找「白宮風雲」來看看、
要督促自己把英文有點難的「White Teeth」讀完、
儘量找些題目亂寫些什麼、
還要努力鍛鍊自己不做什麼都開不了口的濫好人。


Tuesday, April 11, 2006

I Don't Hate Love Stories


老劉對電影藝術沒什麼深入見解,對文學閱讀也沒啥特別造詣,
不過平時閒來無事,看電影和讀小書是我消磨時間的良伴。
既是消磨時間之用,通常在選擇上不特別要求所謂的深度或藝術價值,
只求電影/書本的內容能符合老劉的脾胃。

一般會說,
有人看電影喜歡動作片、恐怖片、科幻片、有人喜歡文藝片、愛情片、喜劇片、動畫片…,
有人讀小書喜歡散文小品、傳記文學、詩賦文選、社會科學、偵探/科幻/愛情/親情/歷史小說…,
老劉自然也有個人偏好,但選擇的標準劃分和以上的一般歸類略有不同。

基本上,我不看恐怖電影,這跟喜好與否沒太大關係,
只是老劉天性膽小如鼠,怕看了恐怖電影受到太大驚嚇,心中留下陰影,
好一陣子晚上睡覺/上廁所/走路都不敢,未免太自找麻煩。

基本上,我不喜歡看勵志小品、心靈成長之類的書籍。
這應該是和老劉天生「不受教」的個性有關。
對於人生中那些可以被激勵/成長的部份,我(自大地)相信每個人(或自己)都應該可以從生活中自行體悟。
很多關於如何成長、成功、更快樂/幸福/自在的道理,每個人其實心裡都知道,
只是能不能下定決心、做不做得到的問題而已 ──
「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the question!」
花時間讀一本厚厚的書,只是為了讓別人用「聽起來比較炫」的說法,
建議你一些如何去實行的方法,或告訴你一些你已經知道的道理,
一則那方法不見得適合每個不同的人,
二則像老媽媽叨念那些早知道、只不過懶得去做的事,
未免有些多餘。

除此之外,以電影而言,老劉選片的類型沒個準,
動作片、科幻片、文藝片、愛情片、喜劇片、動畫片……,
只要故事大綱給我的感覺還行,影片風格不算太惹我厭,
老劉都有可能走進戲院,或租個DVD回家觀賞。
以書本而言,我一般依作者來作選擇的第一個標準。
通常一個我還可以接受的作者,他所有的作品很快的就會排進老劉的閱讀佇列中。
而對於未接觸過的新作者,老劉就聽信口碑和親友推薦,
要不然書店排行榜的大眾口味也會是老劉的參考依據。

在這樣的基本原則之上,對於看電影/小說,老劉還有個特別的Filter:
太過悲傷、黑暗的電影/小說不看。
有些電影,僅管聽說故事內容很好、拍攝水準很高、演員表現不俗、甚至票房成績亮麗,
一旦知道了故事內容/基調 令人悲傷/沮喪/惆悵,老劉就沒法鼓起勇氣走進戲院去欣賞。
因為自知是個情緒容易受影響、容易感覺社會黑暗、容易覺得人生悲觀的人,
害怕自己會陷在電影悲傷的情緒中,久久不能自拔。
而這樣的想法,越是電影「拍得越好」,我就越怕它的感染力越強大,因而更戒慎恐懼之。
被歸類於這樣的電影/小說,一時還記得的有:「斷背山」、「在黑暗中漫舞」、「男孩別哭」、「惡童日記三*」等。
(註:之所以只有第三集,是因為看了前兩集,才發現原來它讓我感覺那麼黑暗)
但或許有一天,老劉心情愉快,正面能量充沛堅實時,還會選擇其中一個來觀賞/閱讀也不一定。

前幾天,閒聊中炯叔指出我「討厭看愛情故事」,
老劉仔細想想,並不覺得這是個事實。
我喜歡的電影排行榜裡有:「亂世佳人」、「紅磨坊」、「BJ單身日記」、「北非諜影」、「Before Sunset」、「征服情海」、「愛是唯一」…等等;
我喜歡的小說也有 「傲慢與偏見」、「挪威的森林」、「飄」、「大亨小傳」、「雙城記」、「High Fidelity」、「Confession of a Shopaholic」…之流;
就算不是特別鍾愛愛情故事,應該也說不上特別討厭才是。

但老劉既會給人這樣的印象,自然也不會全無道理,
仔細想想,或許能說某種「特定類型」的愛情電影/書本 的確不得我心。

比方說,電影的內容重點完全放在兩個人如何相愛得轟轟烈烈,
用「兩人相愛本身 去表現兩人如何相愛*」,而非生活、周遭、點點滴滴的累積和襯托,
(註:抱歉老劉不知道怎麼用文字簡單敘述我所指的意象)
鋪陳的內容要不是大灑狗血,不然就是煽情得過於刻意,
擺明了要你為了他們「偉大/深刻的愛情」而感動落淚。
如果這一類的電影故事本身不夠特別,電影畫面、音樂方面也沒啥特別值得讚賞之處,
通常老劉看完只會覺得白花了兩個小時,將該「愛情電影」打入「不推薦」的冷宮。

而「愛情讀物」方面,
瓊瑤之類愛得死去活來之類的小說 的確完全不合我的胃口,
有種「林白(?)」或一些特定出版社的偶像式/夢幻式 愛情浪漫小說,更完全是敬謝不敏。
還有那種「討論愛情」的散文/小品 (而非敘述愛情故事本身),
也是絕對排除在閱讀名單之外。
理由和上面談到的勵志小品/心靈成長類相似。
愛情這東西,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有時讀得了一兩個句子,
其描述正巧打入你心坎裡,說出你一直不懂得如何形容的感慨,自然有深得我心的暢快,
但一整本書教你如何尋找愛、如何看待愛、如何經營愛…
老劉同樣只覺得「未免多餘」,至少對我來說。

當然,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癖好,自有自欣賞的風景,
只是我真的不討厭愛情故事啊。

Saturday, April 08, 2006

How Others See You

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緋色新聞,
某已婚、頗具名望的公眾人物,因和一位女子上「不當場所」遭狗仔偷拍而辭了官。
機緣巧合,該W女之前曾在老劉現在就職的公司工作過,
最近工作上又恰好有相關業務所需,才剛準備與W女進一步聯絡,就爆出了這個新聞。

人們總是愛好八卦的,至少老劉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
尤其當八卦新聞中的男女主角,剛好和你是「八竿子才搭上一點邊」的人物時,
對於這樣無干緊要的新聞事件就變得過份的熱衷。

新聞發生不久,
公司幾個同事趁著等待開會的空檔,很「自然地」閒話家常到了這位前同事身上。
其中一個同事L曾和W女共事過三年,其他人就不免好奇地詢問他對W女及事件的看法。
W女給同事L的印象顯然是極佳的,
根據L君的描述,W女是位
「專業上很優秀,工作態度嚴肅而認真」,
對於這個桃色事件,L君至今還認為
「應該不是她罷…」

因為老劉一向認為L君還算是個頭腦清楚,為人正直,講話可靠的人,
所以我對W女的第一印象是正面的,也感覺她涉入這個事件可能是個烏龍,
要不就是被設計了的受害人之一。

之後這兩天在那「八竿子遠相關」的好奇心趨使下,老劉對這事件在媒體上的新聞討論,
總是忍不住多給一些關愛的眼神。
就在老劉看了兩段電視上對於該事件的「政論節目」,
(名為「論政」,台灣電視節目的水準還是厚愛腥膻色的八卦以拉抬收視率)
讀了幾版的報紙新聞,數則的網路報導,
老劉忽然發現,這些節目、新聞分析、採訪報導,
儘管也有極少數的新聞以「評價兩極化」為標題,
帶過W女的一些過去師長認為她是個「品學兼優」的人之外,
大部份的報導,感覺上是一面倒地將W女描述為一個負面的角色。

暗指W女是暗中設計事件的加害者之一,
透過所謂W女「密友」、「鄰居」、「同學」、「前同事」、「學長姐」等不具名訪問,
將W女形容為:
「很會鑽」…「不是簡單角色」、
「在她眼裡,女人不是人,只有男人才有利用價值」、
「氣憤地說,她終於出事了,大家並不意外和驚訝」、
「言行反覆、吵架會自殘」、
「對於想要的東西,會採取比較不擇手段的強烈手段」、
「常換工作」、「在公司任職的時間不長,因為在專業上合作的經驗不是很好」…

這描述的彷彿是和我第一印象完全相反的一個人。

老劉根本不真的認識W女,自然也不是為了同事L君的看法,在這裡為文試圖帶來任何平衡報導的意味。

只是雖也不難理解依媒體的嗜血性格,自然會刻意挖掘、放大任何負面消息,
將新聞人物描述得越是神秘、黑暗、工於心計,就越發有「新聞效果」,
但那些 密友/鄰居/同學/前同事/學長姐 終究是存在的,
對於一個人,為何會有如此迥異的評價?
又或是要對一個人有多強大的反感,才會用那種非常負面的說法
去暗指一個你認識的人愛耍心機、走後門靠關係、不擇手段?
至少老劉活到現在這個歲數,還沒認識任何一個會讓我用如此「絕對負面性」的想法去描述的人。
(而且說實話,因為老劉自己的懦弱性格,
我對於那種會被形容為「很會鑽」「不是簡單角色」的人物,一向是敬佩多於貶抑的。)

而這件根本不值得那麼多媒體篇幅的桃色八卦,帶給老劉的唯一教訓是:

善待你身邊的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會不會有那麼一天,
在什麼時候,莫名的狀況下,
會有人挖出你那些其實根本不熟的 密友/鄰居/同學/前同事/學長姐,
問他們你是個怎樣的人,
然後這個社會上更多的人,會透過那些人的眼光認識你,

不管你 究竟 真正 是個怎樣的人。

Tuesday, April 04, 2006

Plan for the Best...

老劉一直以來就是個很愛「作計劃」的人。

比方說,
從求學時期開始,小劉會對要交的作業、即將到來的考試等,列出”詳細”的計劃。
計劃的詳細度,到了一種近乎「偏執狂」的程度,例如:
「18:15~ 19:15 Dinner;
19:15~ 19:30 Bath;
19:30~ 20:00 News;
20:00~ 21:00 Operation System page 324~ 343;
21:00~ 21:15 Break;
21:15~ 22:30 High-speed Networking page 215~ 236;
22:30~ 23:30 Watch TV;
23:30~ 24:00 空中英語教室; 」

對於每個time slot,我都賦予其詳細的定義,
例如 Dinner包含了走去買食物、進食、加上吃完整理桌面、打飽嗝之類所需花的時間,
而所謂的Break包含了上廁所、找零食、泡咖啡、伸懶腰等等。
每段預計完成的作業或閱讀進度,必定精準到 頁數/行數/題數 一點不差。
僅是將計劃寫下來,不夠顯示小劉的偏執程度,
重要的是,我通常都能將計劃確實執行。
進度較快時,晚上就多出了時間閒扯蛋、看閒書,
進度一旦落後,小劉也必定堅持不懈,力求「今日事、今日畢」,
視怠惰拖延為罪惡之淵藪。

上班之後的日子,不需要那麼精細的計劃行程了,
但仍對所有手頭上的事項,堅持要有明明白白的時程表。
老劉需要每個project明確的deadline,然後倒推該工作的每個milestones, checking points。
每天早上上班的途中,老劉便會在腦中默想當天的「行程表」:
當天要花多少的時間、預計完成哪一項工作的哪一段落,搭配各個工作的priority,
便會知道哪一項工作大約被分配到哪一段時間進行,
是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早上,是下午腦子不怎麼sharp,但可以做tedious work的時段,或是下午5點之後,心情逐漸放鬆、效率較難要求,所以從事進度較無緊迫要求的工作。

不論求學或工作,就算是極度繁忙的時候,只要將「計劃」擬定完成,
小/老劉就會有事情已經完成了一半的輕鬆感。
總覺得,好像只要落了事情大綱和骨架,剩下的血肉自然會由天生勞碌命的我逐步確實填上。

所以,老劉最愛作計劃,然後依據詳細的計劃逐步落實。
因此,老劉最恨計劃外的意外事件,打亂我精細完善的計劃。

例如,我討厭突如其來的meeting call,中斷我工作進行中的思緒;
我討厭因我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別人的進度delay、指派的工作突然改變等),使計劃好的行程不由得臨時改變。

不僅工作上如此,生活上亦然。
對於週末的安排、外出旅遊,我也喜歡有”事前的規劃”。
星期六的上午要打掃,中午要吃些什麼,下午可以去哪裡玩樂,晚上會有什麼活動…
即便是”無所是事”,也是因為已規劃了一段時間 ”要無所是事”…
是的,老劉從來不是一個「隨興」的人,
除非「隨興」本身就是計劃中既定的一個項目。

老劉活到現在的歲數,自然也不是不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計劃趕不上變化」的道理。
但我仍舊喜歡對生活中的一切「作計劃」。
因為儘管「人算不如天算」,仍想盡可能地作出一個「考慮各種scenario的計劃」,
「如果甲,則Plan A
如果乙,則Plan B
如果丙,則Plan C…」
有這麼一句話,”Practice makes perfect”,
老劉同樣相信”Plan makes perfect”。
至少,是在人為能控制的範圍內,努力求到最好。
就算最後事情不如預期,儘管扼腕,也能有像是「I’ve tried my best」的安慰。
並且,有了事前各種scenario的模擬推演,從最好的狀況到最糟的可能性,
一旦事情到最後走向壞的一邊,也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準備。
這是為何老劉習慣性對所有事情作計劃的原因,
Plan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當然我也瞭解這樣的個性帶來種種副作用和缺點,
例如對於別人隨興而起的提議龜龜毛毛,
為求將各種可能的不良狀況都列入考量,常會陷入杞人憂天的狀態,
常常操了太多「萬一」的心,而大部份讓我死了許多腦細胞的「萬一」,
始終也沒有發生。

在這一種個性上,的確,我一點也不像個水瓶座,而是個處女座。

這樣的個性,我想對旁人來說,是一點也不討喜的。
但直至現在,老劉仍然(不自覺地?) 沈迷於「事事作計劃」之中,
或許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劉將慢慢學會 隨心所欲 的藝術。
在那之前,還請諸親好友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