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7, 2007

Foodnotes – Pizza Hut 歡樂吧


老劉最愛的食物非Pizza莫屬。不管是厚的有嚼勁,薄的夠酥脆,連鎖餐廳的固定口味,或是特色小店的手工特製,不論其型式是傳統的圓型薄餅,或是半月型的cheese饀烤派,只要是可在廣泛的類型中劃為Pizza類的,老劉一律來者不拒,再吃不膩。
除了三不五時想到就要買個pizza來解解饞外,有時也會想去供應pizza的buffet來大吃特吃一番,一解對pizza的相思之苦。以前在內湖老劉住家附近就有一家供應buffet的Pizza Hut餐廳,方便的程度讓老劉可以像「走灶咖」一樣,想到就去吃吃。尤其一直覺得以Pizza Hut歡樂吧的價位而言,有沙拉、有飲料、烤雞、還有我最愛的各色pizza,在「自助餐界」實在夠「俗擱大碗」的了。但位於內湖的那家Pizza Hut餐廳數年前倒閉了 (顯然只靠老劉這麼一個死忠的支持者還是不夠的),讓老劉頓失能隨時一想到,走幾步路便能盡情享用pizza的樂趣。

說起Pizza吃到飽這件事,還摻雜了許多過往小劉年輕時的回憶。
記得還是個大一新生時,那時的新竹並沒有Pizza Hut歡樂吧,而正值「如狼似虎」年紀的大學生們,「班聚」、「家聚」最常去的是一家位於市區的pizza、炸雞吃到飽餐廳,店名我早已忘了,只記得面積頗寬敞的空間,有自助式的沙拉和飲料吧,但pizza和炸雞上菜的方式是像台北的蘇阿姨披薩般,由服務生不斷在各桌間來回,問著:「要不要海鮮口味的pizza啊?」「要不要來塊炸雞啊?」熱鬧的用餐時間常可見各桌的年輕小伙子們引頸企盼、望穿秋水,等著自己想吃的pizza什麼時候會繞到這邊來,有時還不免抱怨店員的「上菜路線」導致較受歡迎的口味都被別桌的選走了,而坐在路線尾端的只能撿別人選剩的云云,甚是熱鬧。不知道是因為老劉自己太愛pizza而情人眼裡出西施的緣故還是事實如此,我一直認為只要是「年輕人」,沒有不喜歡吃pizza的 (需特別強調「年輕人」,因為據我所知胖媽和劉老爸就不怎麼愛pizza這種食物)。

當小/老劉出國旅行,或是後來到英國求學的期間,pizza也都是我的食物首選。不管是連鎖店如Dominos、Pizza Hut,或是當地店家那種超大size,以一片、一片賣的,或是小deli賣的一個九吋大的pizza,都是我常造訪的餐廳。不過印象中在國外吃pizza buffet的經驗都是在Pizza Hut,一次在美國,其他幾次則是在英國(分別是在不同城市,Manchester及London)。在英/美國的Pizza Hut雖然也都有這樣的All-you-can-eat deal,但通常好像都是純粹以pizza為主,飲料要另外單點,而沙拉的部份就真的只是簡單的生菜沙拉,絕沒像台灣一樣又是洋芋沙拉、又是滷味、甜湯、布丁的。可是在國外物價昂貴的大城市生活,一頓要價不過5.99、6.99鎊的餐點,依舊是物超所值,是小劉用來犒賞辛苦留學生活的一大享受。也依稀記得,在美國的那次Pizza Hut buffet用餐經驗,是小劉和(那時候的)小梁,在自助旅行了好幾天,沒錢吃什麼豐富好料理時,在路邊Pizza Hut的櫥窗上發現有「便宜得不得了」的all-you-can-eat時,內心的澎湃激昂與感動(現在已想不起來到底是一客多少錢了),在用餐時還不斷擔心是不是搞錯了價錢之類的。

話題扯遠了,言歸正傳。
前一陣子老劉的「pizza吃到飽」癮頭又犯了,一直惦記著想去吃pizza,連續幾天內吃了三次pizza也止不了我的飢渴,於是趁著端午節連假,硬是拖著愛哭愛鬧的阿寶,也要專程驅車南京東路的Pizza Hut餐廳用餐。
一進門,服務生帶我們到座位上,介紹了當日價位(可能害怕我們將當天星期一當作是「平日」的價格,而特別清楚地在用餐前強調了這一點),臨走前還說了一句:「用餐時間是兩個小時」。Well,這就讓老劉感覺不那麼舒服了。一般來說,像是Pizza Hut這樣純粹是為了吃食物,而非「吃氣氛」的餐廳,客人自然不會吃完了還一直佔著位子喝咖啡聊是非,再說既然敢開buffet餐廳,就不要怕人家吃,一開始就被告知用餐時間還有限制,好像是背負著一股壓力要你趕快吃、拚命吃似的,著實不太愉快。不過後來根本沒把時間限制這件事放在心上,等到吃得心滿意足、撐也撐不下離開時,看看時間也不過才一個半小時,真不知為何他們要如此殺風景地來個時間限制的下馬威。

老劉之所以喜歡Pizza Hut歡樂吧,除了喜歡吃pizza是無庸置疑的原因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因素是我也很喜歡Pizza Hut的沙拉吧。Pizza Hut沙拉吧中幾道特別能勾動我味覺神經的是它的洋芋沙拉和鮪魚筆管麵沙拉。一方面覺得它的沙拉吃起來特別「滑潤順口」(八成是因為加了很多美乃滋,很油的緣故),一方面覺得它的味道很重,很合老劉的胃口,更別說我一向就特愛吃洋芋泥這種東西。久違不見了Pizza Hut歡樂吧,原本還擔心過去習慣了的沙拉口味是否還在 (常有這種事,就是一家好久沒去的餐廳,再光顧時印象中的美好滋味都不復存在了…),結果幸運地,我喜歡的洋芋沙拉依舊沒變,只是鮪魚沙拉這道菜被Pizza Hut正在舉行的什麼印度咖哩美食季給替換成了一道咖哩沙拉,雖然有點小遺憾,但那咖哩沙拉味道也還不錯就是了。
再說說Pizza Hut歡樂吧除了pizza外的另一固定「主食」,烤雞。在過去Pizza Hut歡樂吧的烤雞除了「BBQ原味」之外,還有一種所謂的「香辣」烤雞。我一向比較喜歡的是香辣口味 (舉凡能加辣的料理,老劉一向都認為辣的比較好吃),覺得BBQ原味烤雞吃起來有點甜甜的,不那麼對我的味。而不知道是現在已經改了,老早就沒有提供香辣烤雞了,還只是剛好在我上門時它都沒有出現,只好吃了幾塊其實並不怎麼特別欣賞的原味烤雞充充數。但還是要給Pizza Hut拍拍手的是,在給烤雞這一方面它還挺大方的,會固定時間出新的烤雞,而工作人員會將被客人撿剩的「回收」,以保持烤盤上的雞肉一直是鮮嫩多汁的模樣,不似有些平價的吃到飽餐廳,好像客人不將最後一塊賣相不佳的食物也清空,它就也要硬拗著不出新菜。

最後當然要說說Pizza Hut的主戲,pizza了。其實在要寫這篇食記時,心裡是很猶豫的。畢竟Pizza Hut這種平價連鎖餐廳的食物,就像是平常隨處可見的麥當勞漢堡、7-11的大享堡,每個人都熟知其口味,哪有什麼值得特別記錄的。是呀,當天吃到的Pizza口味不也就那些:海鮮、六小福、香辣墨西哥、美式臘腸、燻雞磨菇、夏威夷等,充其量為了那個印度咖哩節又多個什麼咖哩雞肉,另外還有兩個奇怪的韓國泡菜和大阪燒口味。這三種老劉沒嚐過的口味中,就屬大阪燒較為特別:它是薄脆的餅皮,上面沒有一般pizza想當然爾的cheese,反倒是一層乍看之下讓我誤以為是cheese的洋芋泥,而上面的食料是青菜和花枝,雖不難吃,但嗜吃cheese的老劉拿了一小塊後,也不會再光顧第二回了。既然當天的食物沒啥特別好描述,那就繼續來說些相關的五四三:
近年來連鎖pizza店的競爭激烈,D牌和P牌紛紛不斷推出新口味,而且越來越走向「高價味」路線,並不約而同的都是朝「海鮮口味」發展 (據說是因為調查顯示,最受國人歡迎的pizza口味是海鮮類的,這點大大不同於國外,更別說在美國、英國,印象中頂多會有的是tuna topping,少見像台灣這樣又鮮蝦、又花枝、蟹條、干貝、連龍蝦、鮑魚都出來見客的…)。像是D牌就推出了「龍蝦舞沙拉」,而P牌就推個「龍蝦貴妃鮑」、「五鮮上醬海鮮」,這些新口味還都是menu裡價位最頂級的,比起其他口味的pizza至少要貴個一百元以上。老劉一般來說還挺喜歡吃海鮮料理,但就吃pizza而言,海鮮pizza就只不過是優於會有豬肉丁出現的一般肉類選項。說到吃pizza,老劉最愛的還是「美式臘腸雙層起司」(double pepperoni & extra cheese)口味!為什麼呢?說不上太具體的原因,就是覺得又鹹又油的pepperoni配上又香又濃的cheese,硬是特別對味,怎麼吃都覺得是經典。其他老劉愛的口味還有「煄雞磨菇」和「香辣墨西哥」,也都是口味鹹重或有我特別愛的墨西哥小綠辣椒;此外口味簡單的「夏威夷」也頗得老劉青睞。巧的是這些口味在台灣P牌和D牌的pizza群裡都是屬於中低價位的,讓老劉不禁慶幸我的平(貧)民化口味,讓我既可以選擇自己鍾愛的口味又不用花較高的價錢。

而說到吃pizza,由於是老劉的最愛,有時不免一些朋友會視老劉為「pizza專家」之姿(其實不過就是愛吃而已,不懂得做、更別說箇中奧義了),要我發表一些關於pizza的看法,比方說,「以市面上三家較常見的連鎖pizza店來講,哪一家最好吃?」唉呀!這個問題就像是問一個媽媽,三個孩子同時掉到海裡,你要先救哪一個般為難。手心手背都是肉,只要是pizza,老劉都愛,無分軒輊,有哪一家就吃哪一家,哪一家方便就訂那一家。但若要真以口味內容來分,基本上來說,拿坡里的pizza口味較淡,吃起來比較不鹹,其食料比起另兩家感覺又更為「台式化」,不過老劉還是很喜歡它的「西西里煄雞」;此外,它的「焗醬」口味也很特殊,是我常選擇的一種。當然,拿坡里Pizza的最大好處就是其超親切的價格,讓老劉能隨時「有錢沒錢,吃個披薩好過癮」。再來說說另兩家價格相當的Dominos和Pizza Hut,其pizza口味吃起來都比拿坡里要來得鹹,也顯得比較油。在pizza的toppings上,以老劉喜愛的Pepperoni口味來看,我較愛Dominos的「道地美國」,因為覺得吃起來其pepperonis分佈得較為多而密,每一口咬下都吃得到鋪在上頭的臘腸;而以墨西哥口味來講,老劉就較偏好Pizza Hut的「哈辣墨西哥」,覺得吃起來就是較為辣得過癮。再談pizza的base,我覺得Pizza Hut的餅皮是嚼起來比較香的,但我懷疑這意謂著它含有較多的肥油在裡頭,而Dominos的餅皮則是較為紮實的口感,吃起來較沒那麼酥鬆。另外以薄脆的餅皮來比的話,個人覺得是Dominos的略勝一籌,不過老劉較少選擇薄脆pizza,一則老劉本來就很喜歡吃麵包類的食物,鬆厚的餅皮是老劉吃pizza滿足感中一項重大來源,二則老劉是個大胃王,通常不怕像別人說的鬆厚餅皮會「佔肚子」。

讓老劉聊起Pizza,一開口就停不下來,一口氣就寫了這麼長一篇。話題再回到端午節的Pizza Hut歡樂吧之行。儘管有阿寶席間一直不安份的吵鬧,老劉依舊食興不減地狂掃了十多片pizza,再加上烤雞和許多洋芋沙拉,然後肚子撐到一個不行而滿足地離開了Pizza Hut。雖然每次無法控制地吃了太多,免不了要怨嘆自己應該要好好節制一下這種不可取的暴食行為,但在內心深處,其實已經又開始偷偷期待,「我下次還要再來!」

(聚餐吃pizza請找老劉,我一定是高興得手舞足蹈。只不過好面子又想顧形象的老劉,在外人面前總是不好意思顯露大胃王的本性,盡情「放手一吃」便是了。)


後記:
由於炯叔在comment中提到了一家叫「瑪莉珍」的pizza店 ,
讓老劉忽然想到來推薦些好吃的「非連鎖」pizza店...
「大爺」,位於天母的一地下室義大利餐廳,pizza真的料好cheese濃,非常之讚。
「巷子裡的貓Alleycat's」,老劉去的是位於東湖圓環的餐廳,不過據說在東區還是哪裡有它的本店。不僅它的pizza不錯吃,而且它有一道叫「半月派」之類的烤餅, 一口咬下香濃的cheese會流洩而出,值得一試。
有沒有人還知道什麼好吃pizza的餐廳,請多多推薦。
如果是位於台北市「北半邊」就更棒了,可讓老劉方便造訪光顧。

Saturday, June 23, 2007

Mr. Kraft




.

由於個人口味特殊,為免替別人添麻煩,我通常午餐時間都是自己一個人外出覓食。
老劉中午會吃的食物也不外乎那幾種,其中很常光顧的便是SUBWAY潛艇堡,
而我第一次注意到Mr. Kraft的存在,也就是在SUBWAY餐廳。
Mr. Kraft是個外國人,但他的名字並非真的叫Kraft,
而事實上Mr. Kraft姓什名啥,我一點也不清楚,因為老劉壓根就不認識這個人。
喜歡吃乳酪或零食餅乾的人可能會覺得Kraft這名號挺耳熟,
是的,Kraft就是那知名的cheese品牌,其集團旗下的品牌還有OREO、RITZ、Maxwell等。
那Mr. Kraft為何會被老劉取名為Kraft,不是因為他特愛吃Kraft cheese被我發現,
只是因為他任職於Kraft食品公司。
既然說了我絲毫不認識這個人,怎麼又知道人家在哪裡高就呢?
這話又得說回來SUBWAY身上。
話說老劉公司所在附近的那家SUBWAY經常性的舉辦一種活動,
就是到那裡用餐時,在櫃檯上的一個透明箱中投入名片, 便可參加免費招待吃SUBWAY的抽獎。
有兩次在SUBWAY結帳時,老劉剛好排在這位仁兄身後,
看到他將自己的名片投入摸彩箱中,名片上的姓名職稱是看不清楚的,倒是清清楚楚映入眼簾的是那Kraft食品公司的mark(因為老劉愛吃cheese,所以對該品牌標幟很熟悉),
從此,Mr. Kraft就成了老劉給他的代號。
之後又有許多次老劉到SUBWAY買午餐,雖然沒有親眼見到Mr. Kraft,
但總可以看到箱子中又躺著Mr. Kraft那張mark色彩鮮明的名片,
老劉心中就會浮上一個念頭:「哦,Mr. Kraft今天也來吃SUBWAY啦。」
有種像是見到一個並不熟識的友人蹤跡般的異樣感。

Mr. Kraft是位年輕黑髮的瘦削白種人男子,總是一身時尚的輕裝球鞋打扮,
以外表來看應該算是帥的
(雖說是「年輕」,但老劉當然也不知道他究竟幾歲,不過以我過往對阿斗仔面貌總是容易顯得「糙老」的經驗來判斷,應該是不過二十鋃鐺歲的年紀)。
剛開始幾次見到Mr. Kraft總是在SUBWAY,可後來老劉漸漸發現在其他地方也會遇見他,
碰到幾次面後,老劉忽然對這個人有了一些根據觀察引發的推想…

第一、 Mr. Kraft總是一個人外出用餐,身旁沒有任何其他的同事,不論台灣人或外國人。
這會讓老劉開始聯想,像他這樣一個遠渡重洋由「英國」派駐到這個亞熱帶小島國的年輕人
(為何老劉判定Mr. Kraft是英國仔?
這是從每次聽到「滔滔不絕」講話時那濃重而又讓老劉備感熟悉的英國腔而推斷。
又,既然說了Mr. Kraft總是獨自一人,又哪裡來聽到他「滔滔不絕」的講話呢?
原因請見以下第二點…)
是否不習慣而無法融入當地生活?
所以他總是一個人匆匆來去 (他不管在哪一家餐廳出現,總是將食物外帶,快速離開),
既沒有和同事友人閒嗑牙,也一付不想對周遭的事物多看一眼的神氣。
所以他不喜歡嚐試台灣美食,再怎麼吃也是sandwiches、burger之類的冷食,
我甚至開始好奇他晚餐會吃些什麼?他平常又娛樂消遣些什麼?
這擁擠而炎熱的台北城是否讓他的外派生活百無聊賴?

第二、 Mr. Kraft總是在講電話,不論是在餐廳中排隊點餐,或是在路上快步行進時
(老劉光在路上和他錯肩而過或前後並行,碰過就不下好幾回),
他總是在不停、不停地講著手機。
這又開始讓老劉進行無聊的推想活動了:
Mr. Kraft總是以英文交談,聊得眉飛色舞,一聊就是十幾分鐘以上
(至少從他出現到離開老劉的視線範圍的時間內,他的電話交談不曾中斷過,
當然除了短暫的點餐結帳時,他的嘴會離開話筒,轉向服務人員一會兒。)
我好奇在電話另一頭的人是誰?或應該說是Mr. Kraft位在哪一個時區的朋友?
想必不是他公司的同事,否則直接一起去吃個午餐不就結了;
而若是他遠在祖國的朋友,這行動電話費未免也燒得過兇,更別說台灣中午的時間,應該正是英國的半夜三四點,哪來一個朋友這樣好精神,常陪Mr. Kraft天南地北聊不停;
此外,也有可能是Mr. Kraft在台灣的友人們,不論是外國友人,或是英語流暢的台藉友人,
不過總是能這樣一直不停歇地在午餐時段通著熱線,Mr. Kraft雖遠在異鄉,還真是有一群好朋友啊。

最後,
你可以發現這篇不算短的文章還真是沒營養兼之沒重點,
(週六還要上班,完全沒工作情緒下的產物~)
只不過忽然想寫寫老劉平常中午吃飯時沒事衍生的一些怪想法。
Mr. Kraft一定料不到竟然有個中年婦女如此無聊,
要對他這樣一個陌生人的生活進行如此無意義的觀察和思考活動,
我想,如果發現身邊有個不認識的人這樣地注意著自己,應該會覺得很spooky罷,
還好我身邊沒遇到和我一樣的怪咖,哈。
.

Wednesday, June 20, 2007

Foodnotes - Café (at Grand Hyatt Taipei) 君悅凱菲屋

【引言】
除了親朋好友的部落格,用以關心朋友生活近況外,
老劉喜歡讀的blogs類型,
包含風格幽默、文筆流暢的生活隨筆,
或是少數幾個專門介紹好書、電影戲劇的網誌,
還有一種老劉特別鍾愛的,莫過於介紹美食佳餚的文章。
(這裡有一澄清說明的必要,
所謂介紹美食佳餚,指的是格主們美饌餐廳的親身造訪食記,
既非專業的美食評論,更不是教人如何作菜的食譜解說 ──
認識我的人應該要有個基本常識:老劉是連煎個荷包蛋都會有問題的人…)
老劉愛看別人的食記,
每次讀著作者生動的描寫,望著鮮嫩欲滴的食物照片,
總是讓老劉坐在電腦前垂涎三尺,
恨不得一有機會就到被推薦的餐廳實地探訪一番。
真的大快朵頤後,老劉也有想來寫寫食物的念頭,
但寫食記真的不容易,
第一, 老劉既不擅煮食,所以在形容食物烹調的技巧上,難有深度可言;對美食的描述,也多大只能停留在「真的很好吃~」、「很香/軟/脆/酥/甜/鹹/硬/軟/Q…」這樣的文字程度上。
第二, 老劉也不會攝影,更別說極少時候會想到去吃飯時要帶上照相機;而所謂「沒有照片就沒有真相」,缺少了有圖為證的食記,再怎麼寫好像也是「少一味」。
但,即便如此,老劉依然「『十』指大動」(說明:用十根手指頭打字,所以是『十』指大動),
想要偶爾寫寫吃到的美食,或是不小心遇到的地雷餐廳。
所以,以後想到時要來寫寫Foodnotes,如果內容單調乏味的話,
就請當作老劉的流水帳讀一讀罷。
以下為Foodnotes系列第一炮:君悅飯店的凱菲屋。

【本篇正文】
前一陣子因緣際會,得以到君悅飯店的凱菲屋用晚餐。
上次去凱菲屋,已經忘了是多少年前了,對食物的內容印象如何已不復記憶,只記得一餐要逼近一千塊大洋的價格,對當時還是個窮學生的小劉而言,著實太過高貴,還好以小劉大胃王的本領,當時至少能拚個「吃夠本」。

當天其實是帶了相機的,但由於要忙著吃東西又要招呼、照料阿寶,一直到吃飽回家才想起忘了特地帶上相機這檔子事。所以這篇食記難免要很「乾」,沒有漂亮的照片引人垂涎。

先從一進門便能感受的用餐環境說起。
其實凱菲屋以一個餐廳而言,其佔地面積是不算小的,但大概因為生意好的緣故,為了能多容納些客人,桌與桌之間就佈置得不是那麼寬敞,再加上用餐是以buffet的形式進行,人們難免走來走去,就顯得空間有點狹隘了。此外,覺得它取菜的吧台設計讓我有些摸不著頭緒,取沙拉、燒烤、中式料理、日式料理、果汁的地方,並不落在同一個區塊,加上客人眾多,吧台們埋沒在人群之中,讓老劉剛開始時還真找不著什麼食物在什麼地方。

再來說說食物的內容。
老劉吃自助餐式的食物,第一道拿的食物必定是生菜沙拉。老實說,凱菲屋的生菜沙拉吧讓老劉並沒有那麼滿意,因為其生菜的種類除了蘿美生菜和蓿苜芽外,沒什麼太多的選擇,而老劉喜歡的橄欖、紅蘿蔔、西洋芹之類的都沒出現,幸好還有一道綜合果仁,其中有腰果核桃等,讓老劉取用數回才心滿意足。沙拉醬有千島、法國起司、味噌和一個沒注意是什麼的醬汁,不過又沒有老劉偏愛的義大利油醋,此外它也提供了已經拌好的凱撒蘿美生菜,但吃起來並不覺得很夠味。沙拉吧也提供了餅乾和起司,起司的種類只有三種,有Blue Cheese、Goat Cheese,還有一個老劉一時想不起是什麼的起司,但問題在於它附上搭配起司的餅乾居然吃起來有那種放太久已經受潮的味道,實在有損美味。

接下來照理來說老劉應該要取用小麵包和湯品了,但由於前面提過的吧台設計問題,它的麵包籃和熱湯和沙拉吧並不相鄰,讓老劉一時找不到它們,等到後來用主食無意間發現它躲在一個小角落時,已經喝不下湯品了。倒是它的麵包讓老劉很喜歡。小麵包有三種類型,沒有標示名稱,但看得出一種是較軟的圓麵包,另兩種則是略為長形的法國麵包,其中一種是頻色較深的全麥口味。它的麵包都是屬於歐式的口感,僅管是較軟的圓麵包,表皮仍有一定的嚼勁,內在紮實有彈性,咀嚼後更能品嚐麵包的香味。但大概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喜歡這種硬麵包,我聽到同行的小朋友們就嫌麵包都「太硬、難吃」。

再來輪到主菜上場。凱菲屋算是在綜合式的buffet裡中式料理的菜色比例較高的,可偏偏老劉一向對中式料理不大感興趣,所以只在中式熱食吧台前瀏覽一回,內容有熱炒肉類/青菜、港式燒臘、煮麵/粄條、港式點心之類的,但老劉只取用了兩道現炒時蔬,口味就一般般,至於其它中式菜色味道如何,由於沒吃就無法提供資訊了。凱菲屋也有日式的吧台,內容物有些許的生魚片、花式壽司、和一些汆燙蝦子螃蟹、日式冷湯等,但由於老劉對生魚片這種人稱較為「高貴」的日式食物一點也算不上喜愛,而日式料理中會令老劉動心的手捲、天婦羅蝦/蔬菜等都付之闕如,所以我一項也沒拿。

跳過了亞洲熱食和日式料理區,老劉只得從燒烤區中找尋我理想的主食內容。老劉由燒烤區拿了由廚師現切的烤牛排,一片煎鱈魚排,現煎的羊小排,些許烤杏鮑菇和幾個炸魚塊。烤牛排的熟度恰到好處,看得到血水涵在肉排中卻不會過生到流出來嚇人,但問題在老劉吃牛排不管肉質多麼鮮美,實在還是喜歡加點重口味的配醬,可怪就怪在它前方的醬汁放了好幾盅,沒有內容物的標示,又清一色黑烏烏地叫人由外觀看不出個所以然來,老劉隨便加了兩種在盤邊,回去一沾發現完全不對味。而煎鱈魚排也有類似的問題,雖然它標明了該用的沾醬,結果卻是鹹得讓老劉不敢恭維。至於現煎的羊小排同樣有沾醬的麻煩,因為雖然它面前的沾醬們都乖乖地安上了名牌,但卻不見羊排應配的薄荷醬的蹤跡,直至後來又去一旁的吧台拿食物時,才發現薄荷醬靜靜地躺在一群薯片和燉飯前頭,幸好羊小排本身在煎的時候就已有調味,所以重口味的老劉吃起來還覺得美味。

雖然好像還有很多的主食老劉並沒有光臨,但老劉已迫不及待地進攻甜食吧,因為看來精緻濃郁的甜點蛋糕們,一向是老劉的最愛之一~

凱菲屋的甜點吧還算豐富,有各色蛋糕、塔類、餅干、甚至還有手工豆花,大大小小算來有十幾二十種,而且每次一種用鑿,換上來的又會是新的口味。正巧老劉的座位被安排在甜點吧旁邊,於是一輪又一輪,老劉整個晚餐的重點好像變成是蛋糕點心。但也不是真的凱菲屋的甜食有那麼好吃,只是老劉特抵擋不住蛋糕的誘惑,其中有令老劉拿了不只一回的美味,也有嚇到一塊都難以下嚥的地雷。
舉幾個例子,其中老劉最愛的是藍梅起司蛋糕:它是屬於「重cheese」口味的cheese cake,亦即cheese cake本體的部份是吃起來比較「濃密」的口感,味道是偏一點鹹、而非甜海棉蛋糕的那一種,cheese cake的底是以類消化餅干的厚實材料製作,然而在此偏厚重的風味之上,覆蓋一層較甜柔的藍莓醬和鮮奶油,更能相互襯托彼此的美味,讓老劉忍不住拿了又拿,吃了三份。
而另一個老劉喜愛的甜品是香蕉麵包布丁:放在一個持續加溫的大盆子裡,麵包布丁雖然柔較,卻有較一般布丁結實的口感,吃起來有較多的奶蛋味,卻沒有焦糖布丁般的甜膩,溫熱的口感中吃得到摻雜其中的香蕉塊,只可惜由客人自行挖取的結果,有時看來難免賣相不佳,但實在是一道「中吃不中看」的好滋味,是另一道驅使老劉拿了三回的點心。
老劉一向很愛巧克力點心,凱菲屋的種類不少,有巧克力的蛋糕、慕斯、巧克力脆餅等,但吃起來都過甜,巧克力的香味反而不夠。凱菲屋也提供Tiramisu這一道甜點,雖然不至於太甜,吃起來也還算ok,但就是算不上好吃的Tiramisu,可能是上面的巧克力粉給得不夠大方,mascarpone起司味道不夠濃,而咖啡酒/蘭姆酒又加得不多的原因罷。至於其他的蛋糕、慕斯、果涷、餅干、小塔等,老實說只能算是普普,不值得一書。
凱菲屋的甜點另外需要一提的是,它的冰淇淋由早些年的Häagen-Dazs換成了近來很流行的Mövenpick冰淇淋。冰淇淋有一位服務人員幫忙挖取,用不著自己在那邊彎著腰用力奮戰,沒有我愛的Mövenpick Mocca,老劉當晚試了草莓和芒果口味,草莓的對我而言實在太甜,而芒果口味則是酸中帶甜,是不錯的選擇。
總的來說,凱菲屋的甜點吧種類多則多矣,但突出的表現實在不多,而且又同樣有標示牌的問題存在:在一道點心用完,服務人員補上另一盤蛋糕時,往往沒有將名牌一併換新,於是會出現明明是巧克力口味的蛋糕,牌子上頭卻寫著「水菓慕斯」的怪現象。

最後附帶一提的是,凱菲屋的果汁飲料,由早些年的需要另外單點,改成同樣可以無限量取用了。它的juice punch強調是現場新觧水果調製,且不加任何糖水等添加物,口味眾多,有蘋果檸檬、鳳梨蕃茄、香橙西柚、香蕉XX、木瓜XX、西瓜XX (xx的部份是因為老劉沒試,所以也忘了是什麼樣的組合)。喝起來感覺「很健康」,但除了香橙西柚外,其他口味卻沒原本想像中美好便是了 (不過應該純粹是個人喜好問題)。

整體而言,以它的價位來看,凱菲屋算是有C/P值還合理的表現,不是讓老劉會三不五時惦記著要再回去光顧的餐廳,但有機會再去嚐嚐也不排斥的程度囉。

.

Thursday, June 14, 2007

Hot Blooded

老劉自認是個運動細胞不錯的人。
雖然大約從大二可劃出一條臨界線,
之後才認識我的朋友,可能會覺得難以相信而認為老劉是在大吹法螺,
因為我明明就是個平常不運動,偶爾動一動也要嫌累、嫌流汗的人種。
但若是從大二之前就認得老劉的人,或多或少,應該都有印象老劉是個四肢發達的人,
好歹老劉從小就曾是多種體育校隊隊員,從躲避球校隊、羽球校隊、到田徑隊等,
也得過北市中小運動會的短跑獎牌、數個校內的跳高、球類等獎項。
當然,好漢不提當年勇 (旁白:嘴裡說不提,這篇開頭還不是完全成了一個炫耀文),
而且老劉的運動細胞如何事實上和本文的主題也沒太大關係
(旁白:那不更顯得上文純粹是為了炫耀而炫耀?!)
Anyway,言歸正傳,重來一次…

老劉自認為是個運動細胞不錯的人,雖然從大學以後忽然對運動這件事不再那麼感興趣,
對許多屬於「較成人世界」的運動類型 (老劉自己分類的),如網球、棒球、足球、高爾夫球等,
也完全是門外漢一枚,規則懵懵懂懂,更別說要能看出什麼其中的高深技巧。
因此,常有人知道老劉很熱衷於當前的某項賽事時,總會說:
「哇!看不出來『原來你也是這種人』!」
是的,老劉正是這種人,
對於當下的熱門賽事,如世界棒球賽、網球公開賽、世界盃足球賽等等,
只要有機會,老劉會積極地觀看轉播,關心比賽內容和成績。
如此看來,老劉並不是因為熱愛該項體育活動而看比賽,
你若要說我純粹是那種不懂又硬要湊一腳的無聊漢,我也無從反駁起。
但,其實隱藏在我「愛湊熱鬧」表面下的真正原因是:
老劉有時也會想做個熱血青年啊!

是的,老劉雖然外表看來並不特別隨和,為人也不見得特別可親,
但是從小,小劉就對於各種賽事(不侷限於體育活動) 的加油應援便有一股難以理解的熱情。
一般來說,我對所謂的「職業例行賽」並無太大興趣,
因為就說了,對體育活動本身我一點也不在行,只是若遇到事關團體榮譽、國家間的賽事,
小/老劉心中強烈的民族情感和團體意識便要急速高張。
管他是棒球、籃球、桌球、網球、跆拳道,就算是老劉完全看也看不懂的搥球也行,
只要真能有本國選手出賽,老劉也會義不容辭、激烈昂揚地加油吶喊。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會對以上文字提出兩點疑問,在此先行岔題解釋一番:
問一:你說你對「職業例行賽」並無興趣,但你還不是準時收看大聯盟洋基的球賽?
答:well, 洋基的球賽對老劉而言,代表的可不僅只是一支國外職業球隊的例行賽,
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小王,王建民啊!
台灣之光王建民在紐約投球,代表的可是我們兩千三百萬人的露臉,
怎可不好好地為其大力應援,給予精神上的最大支持~
問二:你說要能投入而搖旗吶喊的前提是有本國選手出賽,但上回世界盃足球賽,
明明沒有台灣代表隊,你還不是跟別人一頭熱地收看比賽?
答:嗯…是地,這題的答案可能較為匪夷所思,讓人見笑了。
這是源於2002年世足賽時,適逢老劉留學英國。
英國人瘋足球的程度,相信大家都時有耳聞,不必我再多加解釋。
那時遭受身旁的氣氛感染,再加上怎麼說雖是作客異鄉,也難免有些歸屬之情,
當時自然不把自己當「外人」地為英國隊加油,
那時情感轉移至今,當世足賽再起時,帶有緬懷過往回憶的情緒,
繼續為英國隊加油也就跑不掉了啦。

話說回來,老劉一點也不像是熱血派的人物,憤世嫉俗的傾向倒還多些。
那為何會對國際體育賽事之類的特別澎湃亢奮呢?
其實說穿了,也不過是為了「自High」。
畢竟,一個平平凡凡的小女子如老劉我,人生中難得能成就些什麼大事,
日進日出(day in day out),吃喝拉撒,
活過了三十幾個年頭,很少能親身碰到幾次值得慷慨激昂的場合,
若不放手讓自己特別去感受一些笑聲和眼淚,日子只怕更加的平淡無奇。
所以,常常要想著去吃些特別的美食來提振自己的士氣,
要偶爾去欣賞什麼表演、看看什麼電影、讀讀什麼好書,領略不一樣的人生風景,
甚至是這般沒頭沒腦地為某一個球隊、某一個運動員加油,體驗「投入」本身的快樂,
是一種生活情感的延展,
是一種人生經驗的擴張,
是一種藉由「熱血」讓自己活得「更有味道」的嘗試。

所以,對真正的sports fans來講,你可以鄙夷我是個只會看熱鬧的傢伙,
但老劉的想法,只不過是要讓自己活得更快樂精彩,
如此簡單而已。


=================================================
在一個台灣形象廣告中,
“Where is Taiwan?”
王建民說 ”I will show you”…

王建民實現諾言:






(美國福斯電視網在比賽轉播中秀出台灣的地圖!!)

Tuesday, June 05, 2007

Those Single Men, Single Women

.
所有幸福的愛侶都很相像,但是每一個單身的人卻各自有他們之所以單身的理由。
(-修改自托爾斯泰之言-)

A君是會讓老劉永遠有”他是公司「新人」”錯覺的那種年輕程度。
穿著打扮十足的大男孩氣味,可愛的臉孔戴著一付稍稍修正其新世代形象的書生型眼鏡。
若以外表評判,會讓你以為他必定有著所謂七年級生的我行我素和玩世不恭,
會猜想他是身邊總有個可愛七年級妹妹撒嬌、備受其呵護的小女友。
但一段時間後,慢慢由觀察和旁人的話題中發現,
原來A君是個認真負責的大男孩,
那容易被誤以為是年輕人的「酷勁」,原來是害羞的表現。
更出人意料的是,年約26、27歲(?)的他,從未曾交過任何女(男)朋友。
一直單身的他,據說也想要好好談場戀愛、過過兩人甜蜜世界。
但一路求學路走來,那機緣未曾出現,沒有令他怦然心動的對象出現,
現在進入了這麼一家小規模的科技公司工作,
若真以其內向封閉的生活圈來看,估計若不是參加聯誼或有人特意介紹,
要想接觸到看對眼的女孩,只怕機會更加渺茫。
單身,(可能) 是因為內向和封閉的生活圈。

B君即將步入而立之年,以樣貌而言,會被老劉劃分為「好看」的等級。
除了有重視穿著風格品味的外表,內在也是個充滿上進心的有為青年,
有份「園區工程師」的正職,還同時就讀T大在職碩士班,
對英文翻譯感興趣,更熱衷研究魔術表演藝術。
隱藏在其特有「熱血」+「冷幽默」的形象下,其實是個細心體貼的男人,
會扛起炒熱聚會場子的責任,也會照顧到別人的情緒和細節。
距離其上一任女友,老劉私自估計已有三年餘,
其間據說不是未有心動,也不是羞怯得不敢有所行動,
卻老是遭遇「落花(男)有意,流水(女)無情」的命運,
軟硬釘子碰了幾次,兩三年過去依舊單身一人。
沒有女朋友,(猜想) 是因為總是被「同一類型」的女孩所吸引,
而「同一類型」的女孩們,偏通常喜歡的不是B君「這種類型」,
頗有「性格決定命運」的悲壯味道。

C君,是老劉欣賞的那種「幹練女強人」類型。
工作上能幹明快,是值得信賴的好主管/同事,私底下36歲熟女該有的率性與幽默自然流露;
衣著打扮時而OL專業風、時而休閒sporty風;
手裡拿的是LV鑰匙包,桌上擺滿的是Keroro模型玩偶;
車上播放的是爵士樂CD,日劇喜愛的是像深津繪里主演的那種「都會式」「淡愛情」類型;
晚上會回家陪父母吃飯,也喜歡和三五好友一同聚餐、泡吧。
老劉不知道她與上一任男友何時分手,也不知道分手是為何原因,
只是共事的兩年來,一直聽說她是單身一人。
Thirty something的女生,依舊期待一段相互陪伴的愛情,
只是你真要問她喜歡什麼樣「類型」的男人,
對三十多歲的熟女而言,所謂「欣賞的類型」,彷彿已隨著一段段經歷過的人生風景變得模模糊糊。
目前單身,(估計)是因為在自身「進化」到某種「層級」(工作、生活閱歷)之後,
真正能讓熟女心動且契合的另一半,已是「『難』遇且不可求」。



##########
由代表某種身份地位的「科技新貴」一詞,
到報章雜誌上提到事件時總愛意有所指地冠上「園區工程師」的頭銜,
我懷疑「科技新貴/園區工程師」已悄悄被指涉為所謂「宅男/敗犬」的一個替換詞。
但這些孤男寡女就生活在也同是園區上班族一員的老劉周遭,
他們既不宅也不敗,只不過各有其個性因素和情結背景,
他們持續單身著,出乎老劉意外地。
這樣的好男人/好女人,how come they are not off the “available-market” yet?

Sunday, June 03, 2007

No Lie is Benign


有些路,走過了,就不需要回頭。

有些人,錯過了,就不值得停留。

有些事,既成回憶,就不如當它不曾存在。

有些東西,毁壞了,就永遠修補不回來。

而有些話,不是用來探討真假,只是用來填充令人尷尬的空白,
說出來、聽過了,就好。